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6〕27号),进一步提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、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,树立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典型,发挥优秀体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,全面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,增强老员工的体质健康水平。
北京市老员工体育协会教学群体科研部拟举办2018年首都等学校中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,通过教学技能比赛评选出一批优秀教师、优秀教法、优质课程,通过比赛交流全面促进我市的大学公共体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、创新教学方法、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能力。
北京市老员工体育协会
2018年5月17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件1.2018年首都等学校中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规程
附件2.教案格式
附件3.微课程作品技术参数
附件4.参赛报名表
附件1:
2018年首都等学校中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规程
一、主办单位:
北京市教育委员会
北京市老员工体育协会
二、承办单位
清华大学
三、协办单位
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
四、参赛对象
首都高校专任体育教师。
五、比赛时间
2018年 7月11日-12日
六、比赛内容:
1.课程作品:提供针对本人所报项目的某一知识(技能)点,实施的教学过程的连贯展示,要体现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方法手段。要求:以视频形式(录相或微课程)提供作品,时长为15分钟左右。
2.教学设计:提供本校参选教师学期体育课授课日历,自选一次新授课的内容进行2学时(90分钟)教案设计,课程类别为所报项目,一般包括新授内容、复习内容和身体素质内容,形式为选项课教学,教案模板详见竞赛细则。
3.说课:参赛教师,根据体育课堂常规及所选项目特点,设计不超过20分钟的说课,在清华大学体育部进行说课比赛,由群体部聘请专家打分。
七、报名与参加办法
1.本次比赛以分部为单位(由分部牵头学校负责),统一报名,不接受以个人名义的报名。各片区推荐不超过3名体育教师报名参加比赛。
2.按参赛教师分组,设中青年A组和中青年B组进行比赛,A组为1978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教师,B组为1978年12月31日(含)前出生的教师。
3.各分部报领队、工作人员各一人。
4. 比赛内容:
(1)课程作品和教学设计,各分部组织报名并上报教学计划后,由牵头分部,组织参赛教师在一周内完成报送内容并上报组委会;
(2)说课部分,参赛教师在组委会规定时间和地点(清华大学体育部)进行集中展示,由评委集体评分。
八、成绩录取和设奖
1.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,参赛教师最后成绩为各项成绩折算后的总和,其中课程作品20%、教学设计各占20%、说课占60%。
3.大赛设个人一、二、三等奖,两组分别录取。 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录取比例不超过实际参赛选手的15%和40%。
九、报送时间与地址
(1)各分部报名截止时间:6月22日 文件上交时间:6月29日
(2)报名联系人:施海波 13641082010 电子邮件:13641082010@163.com
电子文件及材料快递地址: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北京建筑大学体育部 施海波
十、评审专家
评审专家由北京市大体协群体科研部聘任。
未尽事宜、另行通知。
本规程解释权属北京市老员工体育协会教学群体科研部。
附件2教案格式
体 育 课 教 案( 实 践 课 )
课程项目 |
|
教 师 |
|
课 次 |
|
课 型 |
|
授课对象 |
|
时 间 |
|
地 点 |
|
教 学 内 容 |
|
教 学 任 务 |
|
准 备 部 分 [ 10’] |
课 的 内 容 |
运动量 |
组 织 与 要 求 |
|
|
|
基 本 部 分 [65’] |
课 的 内 容 |
教 学 步 骤 |
运动量 |
组织与要求 |
|
|
|
|
结 束 部 分 [ 5’] |
课 的 内 容 |
运动量 |
组 织 与 要 求 |
|
|
|
本 课 重 点 |
|
教 师 侧 重 |
1、新授动作教学 [ ] 2、增加运动负荷 [ ] 3、复习动作纠正错误 [] 4、提高员工实践能力 [ ] 5、组织测试 [ ] |
场 地 与 器 材 |
|
预计课负荷 |
大 [ ] 中 [ ] 小 [ ] |
授 课 对 象 与 实 施 日 期 |
|
|
|
|
|
|
|
|
课 后 小 结 |
|
附件3:
微课程作品技术参数参考(本次比赛只需提供视频录相即可)
“微课”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,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公司产品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(重点难点疑点)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。“微课”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(课例片段),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、素材课件、教学反思、练习测试及员工反馈、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,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“营造”了一个半结构化、主题式的资源(本次只需提供视频)
一、录制要求
(一)课程时长
每门课程总时长15分钟左右。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。
(二)录制场地
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、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、环境安静、整洁,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。现场是否安排员工互动可根据录制需要自行决定。
(三)课程形式
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。
(四)录制方式及设备
1.拍摄方式:根据课程内容,可采用多机位拍摄(2机位以上),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。
2.录像设备: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,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,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。
3.录音设备: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,保证教师和员工发言的录音质量。
4.后期制作设备: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。
(五)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
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(PPT、音视频、动画等)认真检查,确保内容无误,排版格式规范,版面简洁清晰,符合拍摄要求。
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,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,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、清晰。(指有必要插入的PPT或展示板、图片等,如果示范已较清晰展示了动作技能(知识、技能点),就可无此必要)。
二、后期制作要求
(一)片头
片头不超过10秒,应包括:学校名称、单位、课程名称(项目)、主讲教师姓名、专业技术职务、知识点名称等信息。
(二)技术指标
1.视频信号源
(1)稳定性: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,无失步现象,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:图像无抖动跳跃,色彩无突变,编辑点处图像稳定。
(2)信噪比: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,无明显杂波。
(3)色调:白平衡正确,无明显偏色,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。
(4)视频电平: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-p,最大不超过1.1Ⅴp-p。其中,消隐电平为0V时,白电平幅度0.7Ⅴp-p,同步信号-0.3V,色同步信号幅度0.3Vp-p(以消隐线上下对称),全片一致。
2.音频信号源
(1)声道: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,音乐、音效、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,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(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,则录于第2声道)。
(2)电平指标:-2db—-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、放音过冲、过弱。
(3)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。
(4)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,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。
(5)伴音清晰、饱满、圆润,无失真、噪声杂音干扰、音量忽大忽小现象。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,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。
三、视、音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
(一)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
1.视频压缩采用H.264格式编码。
2.视频码流率: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000Kbps,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。
3.视频分辨率:
(1)前期采用标清4:3拍摄,请设定为640×480;前期采用标清16:9拍摄,请设定为1280×720;
(2)在同一课程中,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,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。
4.视频画幅宽高比:
(1)分辨率设定为640×480,请选定4:3;分辨率设定为1280×720,请选定16:9;
(2)在同一课程中,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,不得混用。
(3)比赛支持两种比例视频上传,请在“视频介绍”中进行展示比例设置。
5.视频帧率为25帧/秒。
6.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。
(二)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
1.音频压缩采用H.264格式编码。
2.采样率48KHz。
3.音频码流率128Kbps(恒定)。
4.必须是双声道,必须做混音处理。